烧结砖瓦行业面临那些困境,出路在哪?
——兼谈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突破
烧结砖瓦作为建筑领域的基础材料,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建筑工业化和环保治理水平。然而,当前烧结砖瓦行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均面临诸多挑战,亟待通过系统性改革寻求出路。本文将从行业困境、转型方向及装备制造企业的协同作用三个维度展开分析,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一、烧结砖瓦行业的困境:产能、环保与技术的多重困局
1. 产能过剩与置换混乱
烧结砖瓦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。以资阳市为例,75家企业中68%规模小于6000万块标砖/年,企业分布散、产能底数不清。政策执行层面,产能置换政策大打折扣,部分企业通过虚报产能进行违规置换,导致“减量置换”反而增量,如安岳县某砖厂产能置换后增幅达67%。产能数据的混乱使得行业难以实现结构性优化。
2. 环保压力大,污染治理不力
砖瓦生产的高能耗、高污染特征突出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排放占大气重点管控企业的大比例。督察发现,部分企业环保设施破损(如简乐桥机砖厂废气管道破损)、矿山开采“一面墙”式粗放开采、生态修复滞后,加之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时紧时松,导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受阻。
3. 技术装备落后,工业化水平低
行业普遍存在设备陈旧、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,难以适应绿色生产要求。天津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,当前装备水平较低、生产集中度差,制约了建筑现代化进程。技术升级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能耗与排放矛盾。
4. 监管失守,违法现象频发
部分企业未批先建、手续不全问题严重,如安岳县明正页岩砖厂在未获土地、能耗、环评手续的情况下开工。监管部门对违法排污、生态破坏的查处力度不足,形成监管漏洞。
二、装备制造企业的困境:人才、成本与转型压力交织
1. 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,适配性差
装备制造企业面临“用工荒”与技术人才结构失衡的双重困境。尽管投入增加,但政、校、企协同不足导致人才培养陷入“内卷化”,毕业生技能与高端装备制造需求不匹配,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。
2. 成本高企与市场竞争加剧
装备制造产品结构复杂、体型大,生产周期长、用工成本高。同时,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,企业需在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间寻找平衡,面临“双向挤压”的生存压力。
3. 数字化转型滞后,效率瓶颈凸显
部分企业未充分应用5G+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,生产管理仍依赖传统模式,导致生产效率低、资源浪费大,难以应对个性化、柔性化生产需求。
三、出路在哪?:政策、技术、人才与协同创新驱动
1. 烧结砖瓦行业:绿色转型与结构优化
● 产能置换与淘汰落后产能: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,建立动态产能数据库,杜绝虚报置换。如天津方案提出率先淘汰轮窑生产线,推动高质产品生产。
● 环保与节能技术升级:推广低氮烧成技术、窑炉烟气综合治理装备,落实错峰生产与排污许可证制度,加强在线监测。
● 智能化与绿色制造融合:建设智能制造示范线,推广合同能源管理,利用工业固废(如粉煤灰)提升资源利用率,发展装配式墙材以适应建筑工业化需求。
● 强化监管与行业自律:地方政府需压实责任,公开不达标企业名单,通过信用评价体系约束企业行为,鼓励质量自我声明承诺。
2. 装备制造企业:数字化赋能与人培机制创新
● 5G+工业互联网突破效率瓶颈:应用数字孪生、远程运维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,降低用工依赖与成本。如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烧结砖瓦生产线,提升窑炉热效率。
● 产教融合破解人才困局:推动“工教结合”与1+X证书制度,校企共建实训基地,开发符合行业新标准的课程,培养适配高端装备制造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●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双驱动:利用政府简政放权政策,加速“机器代人”项目落地;参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突破,开发轻量化、多功能一体化装备,满足烧结砖瓦行业绿色转型需求。
3. 协同突破:产业链上下游联动
烧结砖瓦行业与装备制造企业需建立紧密协同机制:前者为后者提供应用场景与需求反馈,后者向前者输出智能装备与技术服务。例如,装备制造企业可针对砖瓦行业开发定制化环保设备,同时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远程维护,降低客户运维成本,形成共赢生态。
结语
烧结砖瓦行业的转型突围,需以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集约化为核心,破解产能、环保与技术困局;装备制造企业的突破,则需借力数字化技术、产教融合与政策创新,化解人才与成本压力。二者唯有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,才能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,为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注入持久动力。面对挑战,唯有破局旧模式、构建新生态,方能在变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内容来源于百度电话:0537-8726655
手机:15554406518
微信:zwpt123
地址:山东省金乡县智慧产业园